《消費型態探索》有錢人買保險 為了規避風險與投資

~~~~~~~~~

 

專欄作者/陳順吉

保險與個人收入高低有密切關聯。畢竟保險並非實際生活不可或缺,而且具有「現在花費但寄望未來收益」的特性,所以收入不高者,收入應付日常開銷已所剩無多,要花錢投保的比例相對較少。相對地,收入高者的投保比例比較高。

根據2008年版E-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,沒有個人月收入但有投保的比例是60.3%,其餘依序是月收入1萬元以下(70.7%)、12萬元(70.2%)、23萬元(84.5%)、34萬元(83.6%)、45萬元(85.5%)、56萬元(93.4%)、6萬元以上(87.6%)。顯示收入越高者投保比例也越高的事實。

2008年版E-ICP可發現投保行為與個人月收入高低的關係還有以下特性:

1.
投保壽險比例:沒有收入者有98.8%、23萬者有98.4%、6萬元以上有100%。

2.
投保醫療險比例:沒有收入者有72.3%、23萬者有80.1%、6 萬元以上有82.8%。

3.
投保意外險比例:沒有收入者有67.7%、23萬者有74.9%、6 萬元以上有87.9

4.
投保防癌險比例:沒有收入者有42.7%、23萬者有54.6%、6 萬元以上有69.7

5.
投保投資型保單比例:沒有收入者有9.5%、23萬者有11.2%、6萬元以上有28.3

由以上看出在有投保的族群中,壽險投保比例沒有明顯的收入別差異。但收入越高者在「醫療險」、「意外險」、「防癌險」、「投資型保單」、等種類保險投保比例越高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保險目的不外乎「規避風險」與「投資」,可知收入高者多藉由購買保險規避風險,並且視為一種投資行為。

保險模式深化貧富差距

富有者有資源透過各種保險理財工具去規避人生中可能的財務危機,達到風險控管、危機處理、甚至達到穩健獲利、不斷累積財富的目的。反觀較貧窮者,三餐溫飽已是不易,一旦有些閒錢也是先買純壽險(壽險投保比例沒有貧富差異),除此之外可能沒有更多的錢去買更適切的保險來投資、規避風險。

在人生風險發生時(例如意外、生病、罹患癌症等),往往需要更多的錢,這時候為了解決當前難關往往付出更大的代價(例如抵押房屋、甚至高利息借貸),而陷入人生理財規畫的惡性循環之中。

因此,社會階層的貧富距離,透過可選擇的保險模式的不同,而更加深化。其實這種關係不僅表現在表現在購買保險的行為,也表現在其他的投資行為。

從社會階層流動的角度來看,貧富不同決定了理財與投資能力的不同,凸顯出理財投資行為的差異性,這種差異性回過頭來更深化了貧富的差距,從而形成互為因果的發展關係,進而更僵化社會流動。

 

iSURVEY行銷週報2008/11/21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