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經濟日報╱記者李立達

譽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的大前研一昨(21)日預測,俄羅斯將加入歐盟,2020年時,歐盟會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,美國居次,中國排名第三。台灣應儘早布局歐盟和中國大陸市場。

他說,從今年開始,中國大陸進入經濟發展第二階段,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導向,中國的汽車銷售已超過美國,但台灣企業在中國內需市場的布局並沒有準備好。

他建議,台灣企業可以與歐美日企業合作,歐美日企業是願意的,至少台灣企業在處理應收帳款比較有經驗。台灣不只有機會,也面臨競爭,香港、澳門與廣東正在唱「三城記」,三城市合作將是台灣的強大競爭對手,台灣只剩下一年黃金時機。

對手強大 黃金時機只剩一年

大前研一應工商協進會及經濟日報邀請,昨天以「全球經濟與兩岸合作展望」為題,發表演講。以下是演講內容摘要:

你們現在每一天做的任何一個決定,都會影響很大,是關鍵時刻。

2008年的金融風暴,對亞洲工業結構產生不可磨滅影響,且會持續一段時間,接下來幾個月、幾年,都會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。

為何我說金融海嘯衝擊還沒結束?我們經歷的是相當於芮氏規模8的金融地震,每天每周都感受到餘震威力,現在有時道瓊工業指數一下子漲200點,一下子跌180點。

總計全球股市蒸發資產達30兆美元,全球股票市場過去市值60兆美元,現在縮水50%,有30兆美元資產人間蒸發。

1929年當時的金融危機,每個人都去銀行敲門擠兌,但現在情況不同,消費者透過網路領錢。

歐美各國政府都祭出紓困方案,到底美國總統歐巴馬能否扭轉情勢?我並不認為。

歐巴馬改革包括很多,在進行財富重新分配前,美國向各國借錢,透過信貸,向未來子孫借錢,不論企業、消費者都借了太多錢,現在沒法借錢了,怎麼辦?這是主要問題。

歐巴馬提出的紓困方案若不成功,美元會貶值,經濟活動萎縮,會影響全球發展,所以我說,最糟糕狀況尚未過去。

現在美國銀行出現獲利數字新高,因為存放款利差擴大,放款利率高,存款利率低,但對消費者而言,無法順利借到錢。資金無法轉移到企業與消費者手中,大家已經失去消費意願。

經濟學家克魯曼說,要把重點放在通貨膨脹上面,但是大家不敢借錢,討論通膨也沒什麼意義。

消費者對耐久財消費意願低,耐久財是汽車、電腦、電冰箱等。已開發國家消費者過去汰舊換新,但現在寧可不花錢,冰箱沒有壞就繼續用。沒看到換機潮,過去有錢就會買,但現在不是。

日本金融風暴分三個階段:第一是流動性危機,像是日本三友企業公司,曾有流動性危機接下來是股東權益的危機,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,宣告破產經過一兩年,銀行功能喪失,企業借不到錢,很多公司宣布倒閉,總共歷經十年。

歐盟崛起 2020成最大經濟體

美國由民間機構提供評等,保險公司提供擔保,未來要遏止這種作法,民間機構提供的評等並不可靠,應該要有國際籍的金融評等公司,不能只經過美國的標準普爾(S&P)評等,就可以過關。

金融海嘯後,有人說,中國是全球成長引擎;也有人說,歐盟將會接棒主導;也有人認為,機會在金磚四國加上泰國、越南、土耳其等新興國家。這三種說法,都證明美國勢力走弱。

美國被前總統布希搞垮,台灣過去也有一個人無法面對中國的現實,政策走錯誤方向。

我認為,2020年最大經濟體是歐盟,俄羅斯屆時將成為歐盟一員,俄羅斯前總統普亭將在72歲重返總統之位。接下來排名為:美國、中國、印度及日本。

中國轉型 台灣腳步還沒跟上體

台灣企業能否掌握機會,在這幾個國家布局,包括歐盟、中國等,要做好人力發展與策略規劃。其實在一個強國旁邊做個10%國家,搭順風車,不會太糟,比如英國旁邊的愛爾蘭、美國旁邊的加拿大。

能否維持生活品質比較重要,借重鄰國的快速成長,不要抱怨,要掌握時機,台灣有絕佳優勢,盡量善用鄰國吧,不管企業個體或國家都應如此。

我說中國會超越日本,也被很多日本人罵,但根據日本人口分配圖—邁向高齡化、沒有年輕人,從人口就可以預估未來,日本不愛進口人力,因此中國會大日本十倍,韓國進入高齡化社會,面臨和日本同樣的危機。

中國鄉村人口持續湧入城市,我預估,中國成長引擎將繼續,這也是中國經濟第一階段進展。在第一階段至2008年為止,台灣電子產業在中國這舞台上扮演最佳演員,日本也是,像是鴻海,在第一階段鴻海股價一飛沖天,那是個人人有獎的年代。

現在鴻海股價也不像當年風光。從今年1月開始,中國進入第二階段,從外銷到內需。今年1月到6月,中國國內汽車銷售總數已超過美國。

中國政府的財政比美國好得多,中國政府將農地轉成工商業用途,創造財富,國庫都不需跟納稅人借錢,就可以不斷持續下去。

單打獨鬥 不如與日歐美合作

台灣要找到重點,第一階段,台灣享受到了,但第二階段,台灣卻沒有做好準備。中國是客戶,不是威脅。其實共產就像宗教,不是一種教條,中國唯一的教條就是資本主義。

台灣要做很多調整,不要想的還是第一階段成功,台灣要儘早在中國內需市場做好布局。美國、歐美企業也正在這麼做,就發展策略來說,台灣企業與其單打獨鬥,不如與日本、歐美合作。

歐美企業他們不會講中文,而且與中國企業過去接觸的成績並不佳,甚至就應收帳款而言,台灣企業更有經驗。如果台灣能與歐美日等企業合作,共同進軍中國內需市場,將更有機會。

台灣企業也可收購中國國內企業,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機會,比如說,台灣有機會投資中國基礎建設行業,東方航空(China East)面臨很大的困境,中國政府要東航收購有問題公司,讓東航面臨很大困境。目前東航很多班次從上海飛到日本,若能與東航合作,台北到上海航線可以延伸到日本。

日本已經錯失了良機,我覺得台灣要打造新模式。若不喜歡循香港模式,台灣也應該能夠找到政治自主,與經濟繁榮共同存在的模式。

台灣只剩下一年黃金時機,五年前我說有機會,但現在,已經沒有時間了,而且,香港、澳門與廣東正在唱「三城記」,三城市合作也將是台灣未來要面對的強大競爭之一。

【2009/07/22 經濟日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