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轉載醫療保健資料 (41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骨質疏鬆症

      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,骨質疏鬆症愈行普遍,威脅國人健康,醫師呼籲國人多暸解自身的骨質密度、提早存骨本,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最好方法。

 

認識篇

       骨質疏鬆症老之將至患者多不自覺,背痛、駝背、變矮、脊椎側彎、骨折是明顯病症,骨骼在身體擔負著支撐、保護、運動、造血及鈣儲存所等功能。它是有生命的組織,會不斷的分解及再生。

       由於骨骼的新陳代謝在各年齡時期呈現不同的狀態,因此兩種進展過程速度也會有所變化,例如成長期的孩子,其骨骼形成的速度比分解的速度快,新骨可以大量積存,因而迅速長高,到了2030歲時,全身骨質量達到最高峰;30歲以後,鈣從骨骼移出的比積存的多,骨骼的密度漸漸變小,呈現中空疏鬆、脆弱而易骨折等現象,這就是骨質疏鬆症

       大約從3035歲,人的骨質量便開始減少,女性由於骨架及骨質量比男性小,患本症的機會就較高,加上更年期之後,雌性激素分泌停止,骨質流失就更快

       國內65歲以上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;而50歲以上男性患本症的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,此外年輕女性骨質流失的情況也較高。無論男女都會發生此症,尤其是高危險群者,更應儘早做預防工作,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脂肪肝

       台灣民眾由於生活富裕,運動機會又少,所以多數人患有營養過剩、過度肥胖、高血脂、糖尿等疾病。加上台灣飲食文化盛行、酒席多、應酬頻繁,以致吃喝的機會也多。這種吃得好又喝得兇的生活方式,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,民眾不可不慎!

 

致因與症狀

       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,由於此症初期沒有自覺症狀,肝功能檢查可能正常,肝也未必腫大,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。但是醫師提醒民眾,部分類型的脂肪肝也可能併發肝硬化肝癌,不得不小心防範。

初期80%罹患者沒有臨床症狀

       正常的肝細胞中大多含有少量的脂肪,約佔肝重量的25%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5%時,即稱為脂肪肝

       脂肪肝主要是因為三酸甘油酯代謝異常,使得肝細胞質囤積過多的脂肪顆粒,而影響細胞質本身的功能,導致肝機能異常所致。根據臨床報告顯示,80%的脂肪肝患者,絕少有症狀出現,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、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等現象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消化性潰瘍

      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共同的特徵,且兩者有時會同時存在,故常總稱「消化性潰瘍」。

 

何謂消化性潰瘍:

       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蝕造成黏膜受損,使黏膜層產生糜爛的現象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胃液是什麼?         胃液含有消化食物的酵素和鹽酸,不僅可協助食物的消化,且有殺菌作用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以十二指腸潰瘍最多,其次是胃潰瘍。

症狀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胃鏡檢查

 大部分的人聽到要做胃鏡檢查時,就會退避三舍。其實不論是做上消化道的疾病診斷,或是健康檢查,胃鏡檢查都是非常重要的。國人的生活日趨緊張,罹患胃腸病及胃癌的人數也節節升高。因此,胃鏡檢查也值得民眾進一步的認識。

 

胃鏡檢查是怎麼一回事?

 胃鏡檢查的全名為「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」,它是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,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十二指腸,藉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,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,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。必要時,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。全程檢查時間約10分鐘,若做切片檢查,則需2030分鐘。

胃腸疾病的緝兇好手

 胃鏡檢查能很清楚的看出上消化道之疾病,如食道炎、胃炎、食道潰瘍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息肉、食道癌胃癌等,其診斷效果十分可靠。因此,下腹部不舒服達7天以上、解黑便、曾患消化性潰瘍或有胃癌家族病史者,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;而40歲以上者接受健檢時,也應加作胃鏡檢查。但若食道異常胃鏡無法順利通過或患有心肌梗塞、嚴重肺疾者,及完全不願合作者,則無法受檢。

胃鏡檢查真的那麼可怕嗎?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06 Mon 2009 12:10
  • 胃炎

胃炎

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。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。

 

急性胃炎

 症狀

       胃黏膜發炎,且有充血、浮腫和滲出物產生;嚴重時會有局部糜爛出血現象。染患急性胃炎,通常有上腹疼痛、心和燒灼感,一般將持續數天。嚴重時,引起腸炎,有下痢、腹痛現象。其成因,以吃得過多和喝得過多(酒、飲料等刺激胃壁黏膜物)為主因。

 診斷

       將吐出的食物及排出的糞便帶去受診,對醫師的診斷助益不小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Apr 06 Mon 2009 12:09
  • 肺癌

肺癌

       世界各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,台灣地區的危險度較他國偏高,尤以女性及年輕男性患者增加最為顯著。據衛生署最新統計,肺癌在國人癌症排行中,男性居第二、女性居首位。由於肺癌預後情況差,通常診斷發現時已屆末期,並且病痛的嚴重折磨,往往使病人與家人難忍。醫界呼籲,民眾應多加強對肺癌的健康認知,才能有效遠離肺癌之害。

 

致因篇

     引起肺癌的宜接病因,至今尚未十分確定,但專家研究分析指出,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內在因素,但有些人雖然有遺傳基因,卻未罹患肺癌,而有些人沒有這種遺傳基因,卻罹患肺癌,其差別可能來自外在因素,亦即經常接觸下列致癌因素的人,比較容易患肺癌--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抽菸 抽菸為肺癌的頭號禍首,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13倍,愈年輕開始抽菸、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,罹患肺癌的危機愈大。此外,吸二手菸也難逃肺癌的威脅,據統計,吸菸會使配偶、家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度提高30%以上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空氣污染 台灣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區聚集在高雄、台北、基隆等都會區,這與都會地區受到工業、交通等因素影響,使空氣嚴重污染有關。

l           烹調時的油煙污染 中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,其產生的致癌煙霧,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肝功能

SGOT

或稱OT轉氨、AST,參考值為540U/L,若增加則懷疑心臟、肝臟方面疾病,或肌肉損傷或其他因素引起。

SGTP

或稱PT轉氨、ALT,參考值為540U/L,若昇高為肝臟、腎臟方面疾病引起。

總膽色素

分直接膽色素及間接膽色素,直接膽色素參考值為00.4mg/dL,若增加為黃疸性的肝膽疾病等引起。間接膽色素參考值為0.20.8mg/dL,若增加為溶血性疾病或紅血球的破壞增加等引起。

鹼性磷酸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尿液檢查

 當身體機能出現某些異常時,這時在尿液中會出現一些反應,如應當藉由尿排出體外的廢物,卻不被正常排泄出;而不該出現在尿液的某些物質卻在尿液中發現。

 

尿液檢查注意事項:

 為了使尿液檢查結果正確,尿液的正確收集是相當重要的。民眾在做尿液收集時,請注意下列事項──

1.          容器必須清潔
不論是採玻璃杯或塑膠杯,均須注意乾淨與否,因為容器受污染會直接影響結果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採尿的時間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血壓檢查

高血壓是血壓超過正常範圍。也就是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水銀柱,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水銀柱。

 

l          血壓是什麼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血壓是血流衝擊血管壁引起的一種壓力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收縮壓是什麼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臟收縮時,所測得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舒張壓是什麼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臟舒張時,所測得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。舒張壓值小於收縮壓值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正常血壓的範圍是什麼?        收縮壓在130毫米水銀柱以下,舒張壓在85毫米水銀柱以下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收縮壓在130139毫米水銀柱,舒張壓在8589毫米水銀柱之間者稱為正常但偏高之血壓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血糖檢查

 血糖檢查即是檢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,來判斷足否罹患糖尿病,以及監測糖尿病人的病情。

 

血糖檢查的方法

 血糖檢查較簡便的方法,是在空腹或飯後時,從血液中測量出血糖濃度。通常沒有糖尿病史的人以須測量空腹血糖;確定或懷疑有糖尿病時,則須加做飯後血糖檢查。方可採用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,檢查方法是先測出空腹時的血糖值,再喝入葡萄糖溶液,每隔半小時測定一次血糖值,總計測定5(含空腹)

血糖的正常值

正常人空腹時的血糖值為70-110mg/dl,飯後兩小時則以不超過120mg/dl為標準。

血糖的異常值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血液檢查

 血液會藉由心臟的壓縮作用,將氧氣和養分運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,並將二氧化碳帶出。血液會反映全身的內臟器官和組織的健康狀態,身體的某處有異常時,血液的成分就會受到影響。所以,血液檢查就變成了解全身健康狀態的基本檢查項目。特別是紅血球、白血球、血小板等的血液一般檢查,在健康檢查時是一定要進行的項目。

 

血液的成分

 將抽血所得的血液經過離心機分離後,分成上下兩層,上層黃色透明的部分稱為血清,下層暗紅色的部分稱為血球

 血清中含有血清蛋白、球蛋白、各種荷爾蒙等。而血球則含有紅血球、白血球球、血小板等。

 紅血球具有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作用,如果紅血球不足,會造成氧氣不夠,變成貧血

 白血球會抵抗對身體害的細菌或異物,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,因此,如果白血球不足,就容易生病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血脂肪

 都市人生活緊張,飲食過於豐盛,卻又普遍缺乏運動,血液中的脂肪濃度越來越高,加速動脈硬化,可能導致中風、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主動脈瘤和尿毒症等。

 

什麼是血脂肪、脂蛋白?

 主要包括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及磷脂。人體攝入的脂肪,要能夠在血液中循環,一定要能溶於血中才行,因此利用溶於水的蛋白質來攜帶不溶於水的脂肪。此種血脂肪在血液中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結合體,即稱之為「脂蛋白」。

 血液中的脂蛋白主要包括:乳糜小滴、極低密度脂蛋白、中密度脂蛋白、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,此五種脂蛋白的來源、所攜帶的脂肪量與疾病的關係均各有所不同,其中低密度脂蛋白(LDL)和高密度脂蛋白(HDL)與血管動脈關係密切,因此做健康檢查時,除了做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之外,還應該做脂蛋白測定,才能對可能發生的疾病有更正確的預測。

 

怎樣才算是血脂肪過高?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心電圖檢查

 心電圖檢查,是心臟檢查中極重要的一項。其原理是透過心臟收縮和擴張運動所產生的弱電流,當此種電流流經全身時(人為導電體),可經由安置在手腳上的電極,轉移到電流計,再以波紋記錄在紙帶上,此即是心電圖

 當心電圖上出現異常,顯示心臟機能有某種障礙,可用來及早發現心臟的疾病。

 

心電圖的疾病診斷

 心電圖出現異常波形時,醫生可依波形的變化,來推測可能罹患下列疾病:如心肌梗塞、心臟移位、不整脈、冠動脈不全、心囊炎、電解質代謝失衡、心房或心室肥大症等

 

心電圖的檢查方法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酸甘油酯

 三酸甘油酯即是中性脂肪,是血脂肪的成分之一,扮演著貯存與輸送的角色,大部分存在於乳糜微粒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內。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,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,現代人吃的好更必須要小心防範。

 

三酸甘油酯的正常值

依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,若超過下列標準值,便屬異常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2025120mg/dL

l          2629140mg/dL

l          3039150mg/dL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B型肝炎

 台灣地區至少有300萬以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,成為人群中散播B型肝炎的不定時炸彈,有的帶原者甚至會導致慢性肝炎、肝硬化肝癌而致命。提醒民眾應對B型肝炎有更進一步的認知,防止自己與家人成為B型肝炎的俘虜而遺憾終生。

 

認識篇

 很多得到B型肝炎的人並沒有症狀,即使有症狀也不明顯!只有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,發炎厲害時才引起倦怠、食慾不振、噁心等症狀,更厲害者才會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。因此很多帶原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B型肝炎,更不知道自己應該長期追蹤。

 

何謂B型肝炎帶原者?

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(HBsAg) 為陽性者,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,亦即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。然而,光是表面抗原陽性這一項數據,並無法告知帶原者的肝受損程度,因為它有下列幾項可能性: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概論

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結果,惡性腫瘤(癌症)在國人十大死因中,從七十一年開始就高居榜首至今,而且數字年年增高,截至八十三年為止,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得了癌症,每五人就有一人死於癌症,各種癌症不僅罹患與死亡率均高,治療方法也多只是求其緩解或者延長生命而已,正統療法除了成功率不高外,副作用也很大,其他的另類療法亦無法肯定療效,於是各種偏方、密法就更是汗牛充棟,造成患者莫衷一是,在生死存亡間掙扎,而痛苦萬分,有的就算勉強存活,也因治療方法的傷害,活得沒有什麼尊嚴,其中雖有少數人幸運活過五年、十年,但問他們為什麼會好起來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,不是以訛傳訛,就是迷信偏方、密法,所以現在大家談癌色變,平日不知道如何預防,一旦發現得了癌症就是災難的開始,於是有人說這是業障,將癌症推演到前世今生。

我們知道科學一直在進步,而醫學也是植基於科學,但為什麼癌症會變成這樣呢?1961年美國總統約翰‧甘迺迪在就職演說中,誓言要在十年內征服月球,果然不到十年在1969年就登陸月球,但1971年尼克森在聯合國演說宣布全力抗癌,希望在1976年美國兩百週年國慶時治癒癌症,如今已二十七年光陰過去,人類都朝火星去探勘了,但癌症的治療卻還是在原地踏步,不要說一般的民眾對癌症不懂,連醫生也所知有限,全世界各國投入癌症研究的經費無以數計,但目前只能說對癌症的形成有較清楚的了解,若要問治癒的方法則還遙遙無期。

本文試著從癌症發生的原理去分析、探討,並從細胞分裂週期下手,運用細胞在飢餓時會回到休眠期的機轉,導出使用生機飲食療法,在低熱量的環境下讓癌細胞停止分裂的原理,進而印證使用救活細胞的方式,是癌症防治的新觀念,期望從這裡指出研究方向,請醫界專家們能深入探討。

二、癌症的病理

癌症起因於細胞基因的病變,我們細胞內與癌症有關的兩種遺傳基因,一個是致癌基因(oncogene)、另一個是抑癌基因(anti-oncogene),當細胞因新陳代謝而需要產生新的細胞補充時,就由致癌基因指示細胞分裂,當細胞分裂完成後或有細胞產生不正常的分裂時,就由抑癌基因指示細胞停止分裂,正常細胞都是這樣調控的。

但是由於環境汙染與飲食習慣的錯誤,讓很多致癌物質攻擊細胞而造成基因的破壞,當然細胞原則上是有能力修復的,但如果破壞的太厲害就會來不及修復,而整個癌化的過程就是經由啟動(initiation)與促進(promotion)兩個階段,先讓抑癌基因產生病變,而後刺激細胞分裂,在分裂的過程中由於沒有抑癌基因的指示,細胞會不停分裂而癌化,這個時候細胞應該會啟動自殺基因,讓這些異常行為的細胞自動死亡(apoptosis),但如果連自殺基因都遭到破壞而失效,癌症就產生出來了。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壹、觀念篇

 

一、何謂生機飲食

    所謂生機飲食就是不吃肉類食品、盡量生食用天然方法種植的有機蔬果,而

研究設計的一種飲食方式。生機飲食的觀念最早是由安˙威格莫爾博士發現的,

她在童年時因為戰亂而逃到美國,後因貧病患了毒血症,使她想起了外婆用草藥

治病的方法,於是她就在波士頓河邊採野草、烘全麥麵包吃,就這樣康復後,為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下是醫學系研究所研究教授做出來的實驗報告

一、過期的食物〈有黴菌〉,含有黃菊毒素〈肝癌〉,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,不要捨不得丟。
二、
香腸熱狗都是致癌物。
三、
吃花枝,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〈在胃裡中和會形成亞硝酸〉。
四、
烤焦的部份都要去掉,很毒。
五、莖類的植物〈如馬鈴薯〉發芽就有毒。


tahs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